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终于的水墨江南  

2009-11-28 23:25:4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我们常把江南的景致比作水墨,那些粉墙黛瓦,和远看山无色,再下些小雨,晕开了山、房子,就更加写意了。

可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人,又能全信吗?

徽州像水墨,总是被人提记得最多的,只可惜之前去时,秋意太浓,色彩太烈。更少了雨,景色是晕不开的,看得更多的是当地徽派的建筑,专注了那些造型和木雕,印象中全是素描。

那水墨何在呢?或许上海压根没想搭理这个话题,苏州能行吗?不是,苏州自己都说了太精致,亭台皆能入景,叶子亦能数尽,这不是一副绚烂精致的工笔吗?

要说杭州呢?他却像是我们小学初中去公园写生的地方,青山绿水,老师总能让我们在固有色中添加一些活泼的其他颜色,因为这才是自然,这才是杭州的自然,,像极了一副水彩画。

南京呢?我都不觉得他是江南了,或许因为有了宫殿,有了那种浓烈的朱红宫殿,或许有了太多的银杏,当然这不是新古典主义摄影作品,南京的凝重是藏在每一出细节的,你的油画笔够细吗??这里,哪里都得用心,不是为了浮华的雕琢,是因为的确时空留下的东西太多了!

 


 终于的水墨江南 - 让墨 -

 

绍兴是吗?在我眼前的多是旧的街道,或许因为了鲁迅,因为有了秋瑾,这是一副近代的版画。只有黑白,那种水墨的韵味是多余的缠绵,但是第二天

只有去东湖的那时,才见了水墨。

雨朦胧的下起,不分春冬都要任性的纠结。我却不恼。撑着伞像陪着老婆逛超市的丈夫,静静的寄座在船上,却不知早已将我带入画中……

船本来是坐三个人的,但是因为只有我和袁氏两人,船夫是地道的绍兴人,只能用绍兴话交代我们坐的时候注意角度,比划很久方知是因还有剩余的空间,怕我们走动危险。袁氏说我瘦,我说我近180的大老爷们总比你姑娘家重吧,她居然还当回事的问我多少斤,我说128,她说那我比他重。

从曲流中行船,就像是卡在喉咙的胶囊一下子被水冲下去的流畅,在拐角处总是略有停顿,但是直道如箭,岸上的树枝从头上擦过,只能抱作一团,还没完,待穿过不过5尺的小桥,方进入了一个相对开阔的湖面。

的确只能说相对开阔,因为这湖瘦得像河,只有50来米宽。右侧是山,山不高,但是嶙峭而显得甚有骨感,可谓短小精干,山上亦缀苍翠,只是冷空气让它们有些泄气。而左岸只是低矮的白墙,墙外是条河,(据说是因为右侧的山太美了,所以建了堤坝将鉴湖的东部的此处分成了运河和东湖两块,湖和山成了风景,河成了运输的要道)。

这里水比漓江的水还要清,侧面看是白色的,往底看,确实一团黑,据说底下有煤。想喝水,怕人笑话,要死的不怕冷,用水碰了水,又舔了手背。像是偷蜂蜜的狗熊。

船要经过几个岩谷(就是两边是悬崖,中间行船的水域),据说是先民采矿时留下的。可谓半人工半天成。其中最后一洞最为惊险,20来米的水道拐进一个寻死般的岩谷里,三面都是像是刀切了一样的百米悬崖,面积不过30来平方,挤满了游船,抬头看去,灰白的天反倒像是窟窿,自己仿若在井底之中。再从里面出来转个圈,从原道被“救”出来。

再回到湖面。远处的会稽如黛,眼前的鉴水似白,乌篷船更无色彩,连花青都无心着色。任由乌篷船、乌毡帽和我黑色的衣服再一块。

而雨晕开了山,而水波又晕开了山的倒影,像是忘记拿走的熨斗,让纹理清晰的衣物变得不可理喻,其实更是忘记提笔的斗笔,在宣纸上晕开的一块块。

果真是梦中的水墨,山处似有幽兰,好像王羲之的书题。朱印在哪儿——或许就是那些红叶吧

这幅水墨就问世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1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